最新内容
唐人张怀瓘称:“右军隶书,以一形而众相,万字皆别;休明章草,相众而形一,万字皆同,各造其极。”(《书断》)张氏的这个“一形而众相”和“相众而形一”,实则是两种不同的书法规律和艺术境界。
“一形而众相”,在王羲之之前,应从钟繇算起,钟繇真书即有这个特点。钟繇之后,经二王相继推动,由真书而行书而草书,“一形而众象,万字皆别”。
“众象而形一”,也不是从皇象(休明)开始。皇象师从杜度,“杜草盖无所师,郁郁灵变,为后世楷则,此乃天然第一也”。张怀瓘此言所称“楷则”,即指杜度章草具有正书的法则。皇象在章草的法度中变化,求对立于统一,“万变不离其宗”,故能“相众而形一,万字皆同”。
“一形而众相”和“相众而形一”,其实质是两种不同的书写方法,前者是“正书草写”,后者与之相反,是“草书正写”。对钟繇真书的写法,卫恒称之为“行书法”,也就是草写之法。孙过庭称“元常不草,使转纵横”,也是说钟繇真书用草书的方法。杜度章草被汉章帝定为“章程书”,即因为“草书正写”,“杀字甚安”。
近习颜真卿书法,唔见颜书楷行草三体也有“众象而形一”之象,但与前述所不同的是,其方法不在于“正写”或“草写”,而在于“鼔努为力”,即篆籀笔法和宽博外拓的结体所形成的“势态”,这是颜书统一的基础。在“鼓努为力”的基础上,无论如何夸张变化,其风格都是统一的。
章草宜作小字,适合尺牍,气息聚拢,“章味”更浓。作大字往往气散形疏。近作大字,按“草书正写”之法,加以“鼓努为力”,不仅彰显风格,而且“众象而形一”。当深入之。
2022年4月27日于北京
作者介绍:程建国,号谦益,1954年生于湖北武汉,1970年入伍,曾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政委、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政委,少将军衔,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