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容
四川省省政府新闻办5月21日下午,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沙湾专场。乐山市沙湾区区委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汪秀丽围绕“两块钢强基业、两味药兴乡村、大文豪活文旅,绘就沙湾高质量发展新图景”作介绍并答记者问。沙湾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强,沙湾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李乐,沙湾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刘学,沙湾区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局长廖蕾分别回答了记者提问。
汪秀丽介绍说,沙湾古称南陵,因南宋诗人范成大有诗曰“灵山秀山水、沙岸湾环处”而得名,沙湾幅员面积610平方公里,辖17万人,大渡河穿境而过,峨眉山衣襟相连,是世界文豪郭沫若先生的故乡。
近年来,沙湾围绕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按照市委“节奏更快、效率更高、质量更优”工作要求,紧起来、动起来、跑起来,用一个又一个精彩的“小城故事”,书写了一份又一份“发展有成”的时代答卷。
汪秀丽别出心裁地用“百炼成钢”“点石成金”“蔚然成风”“聚沙成塔”四个成语来介绍沙湾,令人印象深刻。
“百炼成钢”厚植沙湾工业底色
工业是沙湾的立区之本,历史可追溯到西汉时期邓通铸币,精工细作的冶金工业在沙湾起源,从“大办钢铁”时期的辉煌,到“三线建设”时期修建大渡河上的一颗明珠——龚嘴电站,一代又一代的建设者以“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坚韧,在大渡河畔铸就了一座钢城。
今天的沙湾,接续传承,锚定打造国家级经开区和千亿产业集群的目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钒钛钢与不锈钢两大集群凤凰涅槃,实现了从“一钢独大”到“多链协同”的华丽转身,钒产量位居全球前五,去年“两块钢”年产值超200亿元,不锈钢产业集群被评为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沙湾被誉为“中国西部不锈钢城”。
同时,新兴产业正在加速成长,超高温热防材料、稀土深加工等新赛道产业落地生根,水电制氢、独立储能等未来产业加快布局,2024年全区新兴产业年产值增速超20%。
沙湾工业,长缨在手,未来可期。
农业智慧“点石成金”成就“沙湾样板”
沙湾农业条件优劣分明,劣势在于土地贫瘠、石漠化严重,农业耕作成本高、效益低;优势在于拥有大峨眉山系独特的气候和海拔,是上百种道地中药材生长的宝地。
针对这样的特点,沙湾下定了以“七分山石”创造“十分价值”的决心,山下,去石覆土保粮蔬;山上,石头缝里育药材、石头崖上搞旅游,“点石成金”打造了盆周山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沙湾样板”。
截止目前,川佛手、柔毛淫羊藿种植规模全国领先,沙湾川佛手去年底跻身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中药材产业园区创建为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2024年沙湾被评为“中国川佛手之乡”和“中国柔毛淫羊藿之乡”。
“蔚然成风”文化底蕴彰显沙湾魅力
沙湾孕育了一代文豪郭沫若,他在文学、历史、考古等多个领域颇有建树,是真正的“球形天才”,他“赤诚爱国、开拓创新”的精神内核引领着广大沙湾儿女奋勇向前。
近年来,沙湾修缮郭沫若故居,建成沫若戏剧文创园,举办“沫若文化年”“沫若戏剧周”等活动,编创音乐剧《少年郭沫若》、舞剧《屈原》,沫若文化在不同场景下有了全新的具象演绎,可以说,保护、传承、弘扬“沫若文化”在嘉州大地蔚然成风。
在大渡河畔国家湿地公园“一路生花”,“网红”墙绘与三角梅自然融合、相映成趣,成为市民最喜爱的打卡地。
向往“绥山毓秀,沫水钟灵”的山水豪情,硝斗岩双彩虹、半程马拉松、攀岩岩友会、美女峰超级越野赛火爆出圈,青春的气息在沙湾涌动。
变废为宝,将水电遗址改造为“影视基地”,《八角笼中》《白色橄榄树》等热门影视剧在沙湾取景,光影中的沙湾更具魅力。
“聚沙成塔”沙湾蝶变崛起
沙湾依水而建,是在一片沙滩地中建起来的小城。虽小,却很精致,处处秀美。近年来,随着新成昆高铁全线贯通、乐西高速乐—马段建成通车,沙湾已然内联外通。
在城市建设上,沙湾一手抓旧城蝶变,一手抓新城崛起。
旧城区精修细补,整合资金8亿元,用于民生领域“四公一农”建设,有序推进樱花广场等7个城市公园、20个重要节点提质改造,在功能上满足群众需求、品位上符合文豪故里气质。
新城区“三河九岛”精耕细作,同济规划设计院进行高品质规划,渐次推进高水平市场化开发。
沙湾用心用情开展城市治理,城市会客厅、人民食堂、铜心驿站、暖心之家等一系列便民惠民举措相继推出。
在沙湾享受高质量医康养已经成为现实,大家期盼多年的绕城路、体育中心即将建成投用,沙湾人民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沙湾人更爱沫若城,郭老笔下“天上的街市”正在变为现实的人间烟火。(文/周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