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聚焦您的位置:频道首页 > 社会 > 社会聚焦
推进民族团结示范引领 四川阿坝州交出“三个家园建设”漂亮答卷
编辑:真浔  来源:香港卫视经济频道  更新:2025-9-23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民族团结示范引领”专场新闻发布会,9月22日下午,在马尔康市举行。

  发布会上,阿坝州委统战部副部长,州民族宗教委党组书记、主任南卡尔甲介绍分享了该州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成果,持续擦亮“石榴花开·美丽阿坝”民族团结进步新品牌的主要举措、成效及特色亮点。

  据了解,阿坝州委十二届五次全会作出了奋力建设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阿坝典范的决定,提出了要在六个方面推进示范引领,其中民族团结示范引领排在首位。

  如何推进民族团结示范引领?会上,南卡尔甲以“三个家园建设”作出了回答。

建设“同心家园”,深化创建力度

  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引领”作为阿坝高质量发展“1610”系统部署的内核支撑,颁布实施《阿坝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等“1+1+3+N”法规政策体系,各级党委政府全面落实民族工作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州县乡村纵向调动、各负其责,跨区域(部门)横向联动、统筹配合工作机制,推动“两个纳入”“三个赋予”要求落到实处。

  分类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寺庙“石榴花开·爱国爱教”、进家庭“石榴花开·好家风传承”等十大行动,深化创建内涵,建设“民族团结广场”、“石榴籽驿站”等2000余个,延伸空间广度,培育“石榴籽网格员”3000余名,参与基层治理,打造“石榴花开·美丽阿坝”等“1+13+N”工作品牌100余个,构建起“一县一特色、一地一品牌”的“一二三四”工作矩阵,形成了“一核引领、四区联动、全域覆盖”的工作格局,成功创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16个、省级121个,命名数量位列全国、全省第一方阵。

建设“精神家园”,拓展创建维度

  实施“石榴籽同心筑梦”工程,将红军长征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中华优秀文化融汇贯通,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挖掘毛泽东主席称赞阿坝儿女对红军的贡献为“牦牛革命”等史实,塑造“雪山草地 ,长征丰碑”品牌,打造“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3个,创作《金色的鱼钩》《七根火柴》等红色歌曲,推出《辫子魂》《云上的呼唤》等民族团结进步精品剧目,增强各族群众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

  全面加强地震遗址保护,生动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阿坝故事,映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近三年共接待游客超1000万人次,成为极具影响力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坚持把国旗、春节等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融入城乡视觉形象建设,创新打造“一县一节一品”各民族共有共享品牌,开展各类文艺活动、文体赛事300余场次,惠及各族群众260万余人次,雅克音乐季、古城花灯、羌年等民俗节庆品牌影响力和民族团结号召力不断增强。

建设“幸福家园”,提升创建温度

  精准聚焦群众期盼,创新实施群众“石榴籽工程”六大行动,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拟投入15亿元,全面提高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低保人员、特困人员、困难残疾人等各类困难群体补助标准,让各族群众得到关怀;全州9474名干部全覆盖与宗教界人士结对开展“联心同行”,常态化进行走访慰问、政策法规宣讲、解决困难诉求,让僧俗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建立“爱心爸妈”助学结对关爱服务机制,9013名“爱心爸妈”牵起7362名儿童少年的手,通过亲情陪伴、生活照料、心理疏导,让孩子得到悉心呵护;出台农牧民子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促进“十条措施”和“1+7”就业促进行动方案,5491名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实现稳定就业,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3793万元,让青年看到就业希望;制定实施医疗卫生质量提升“六大行动”和健康惠民“十条措施”,降低重点疾病困难患者医疗自付比例,年均减轻农牧民群众医疗负担4600万元,让农牧民群众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围绕“宣教”“宣传”“宣讲”三个方面,制定14条工作措施,多形式把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做成最对群众胃口的“农家菜”,让基层听到党的声音。

  南卡尔甲表示,未来,阿坝州将始终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1610”系统部署为抓手,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持续擦亮民族团结进步的“阿坝名片”。

既援建项目,也助力“石榴籽同心筑梦”

  “一滴水可以见太阳”,在具体实践中,阿坝州是如何通过“三个家园建设”推进民族团结示范引领的呢?记者为此进行了实地采访。

 

  在马尔康市第二中学,记者了解到,去年浙江平阳根据对口支援工作部署,援助资金400万元对该中学实施了“校园整体提升”项目,重点改善马尔康市第二中学硬件设施。

  改善不仅仅体现在硬件设施上,更体现在民族团结上。援建和受援双方通过交流互鉴,让两地常联常亲,两地学生通过实地参观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园等展馆,更加深入地了解革命历史,增强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共同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密切了民族关系,促进了民族团结。

  浙江对口支援干部、马尔康市政府办副主任许超表示,下一步,双方将在学校管理、师资培训、教育科研等领域深化合作,并通过师生互访、线上联合研修、德育共建、数字化教研协作等多元方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互通共享,助力“石榴籽同心筑梦”工程。

美谷社区:穿针引线,织就民族团结锦绣

  “一管窥全豹”,在马尔康镇美谷社区,他们通过典型示范引领,深入开展石榴籽“四好家庭”等培育活动,选树先进典型,用榜样的力量感染了各族群众。

  记者了解到,烈士遗属美谷社区居民80多岁高龄的金嘎松退休不退心,在马尔康地区为各族群众提供免费翻译服务,架起了医生与患者的“连心桥”。

  据美谷社区党总支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邓召秀介绍,社区通过优化基层治理,持续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精细化网格管理服务,创新“1210”工作法,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难在格中解,情在格中结”,推动党建引领全覆盖、服务群众“0距离”。通过入户走访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解决问题,形成“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治理格局。今年以来共入户走访群众3200人次,多方收集居民意见116条,及时处理问题诉求98余件,协调矛盾纠纷66件。

  邓召秀二十多年社区工作的一句话总结体会感人至深,她说“党的政策就好比一根针,社区工作就是穿针引线,我们与群众一起共同织就民族团结的锦绣!”(文/图 周俊)

分享本页内容

扫码访问手机版